• 华一与博奥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一寄宿新闻 >

    教育名家 周鹏程:中国梦呼唤家庭教育

    来源:湖北华一寄宿 2017-03-04

    教育名家 周鹏程:中国梦呼唤家庭教育

    正确的价值引导始于家庭,父母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影响其终身,家庭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源头,也是终生教育。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焦虑的一代在培养焦虑的下一代,大量的家庭参与了这场人生旅途的马拉松式军备竞赛,于是无数的“虎妈狼爸”涌现出来,如此循环往复,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能靠谁?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是我们共同追逐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人才的培养。然而,在实际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众多的误区,其中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家庭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源头,也是终生教育。为人父母者应当怎样做父母?怎样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陪伴孩子的终生成长?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不知道怎样当父母的时候就已经做了父母,不知道怎样教孩子的时候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当前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在误打误撞中部分孩子成人成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未能科学健康地成长,影响了国家人才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土壤是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良好的家庭关系、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正所谓“环境育人”。然而,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学业水平的提升上,于是无数的“虎妈狼爸”涌现出来,把孩子送去各种机构培优补差。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干预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而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忽视了比学习更重要的其他方面,如孩子健康身心的锻造、良好品格的养成、家庭情感的熏陶、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等等。由此,部分孩子在重压之下沦为学习的机器,一旦失去压力便产生厌学的情绪;有的孩子只知学习,缺乏生活情趣,一旦学业下滑不懂得自我调节容易消极厌世。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焦虑的一代在培养焦虑的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教育始终跳不出社会文化怪圈,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0.0,其准确定位,是家庭教育的起源,如流行胎教,或者还未步入为人父母的角色,就确立家庭教育观念。站在学校的视角,希望在政府的主导下,开设父母学校,实现家庭教育的专业化。中国能否有哪个省、哪个市能率先尝试让适婚男女在接受由政府主导的父母学校的家庭教育0.0之后,才能领取结婚证,才能做父母?进一步解读,做父母之前的培训为父母学校0.0,做好心理准备,学习怎么样做父母。孩子0到6岁是父母学校1.0,6到12岁是父母学校2.0,12到15岁是父母学校3.0,15到18岁是父母学校4.0。如果我们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那样来普及“父母学校0.0”,几十年后的中国,估计会呈现出更好、更美的景象。

     

    当然,小孩出生后的最初一两年,家长的想法一般很简单,都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但是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家长的观点就慢慢变化了,就开始琢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去家长对起跑线的琢磨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让孩子上什么学,现在上哪个幼儿园,将来上哪个小学,小学之后上哪个中学,于是,就有了高价位的学区房,屡禁不止的择校热……第二是安排孩子学什么,从幼儿园开始,年轻的家长们就在爱的名义下让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习,一个礼拜几乎天天都在外面培训。在爱的名义下,家长的焦虑一直伴随着孩子到十八岁……当这一代为人父母的时候,他们又会用习自父母的焦虑培育自己的下一代。

     

    家庭教育0.0是家庭教育的源头,是整个教育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核心。家长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坚守家长岗位,不缺位、不越位。让我们的老师去关注学生的学业,让老师回到老师的位置。不要让老师为家长“补课”,家长为老师“补课”。教育呼唤各就各位的良好生态。从家庭教育0.0开始,让我们的家长做明白事理的家长,做科学育人的父母。让家庭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的重要支点,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成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来源,成为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场所。唯有这样,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才有了人才成长的文化基础。

     

    关于青少年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四个学会”和福禄贝尔观点,都是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家庭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面对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家长始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家长的举止言行要自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改变了社会生活,也改变了家庭教育方式,但改变不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品格构建的影响。一些家长比较重视孩子外在表现,但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渴望;在家庭教育方法上,许多父母喜欢物质引诱,如许诺孩子考第一名就给予奖励,客观上影响了孩子健康心态的形成,一旦达不到如期愿望,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家庭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父母的梦想不能转嫁给孩子来实现。这种梦想的错位,也是方法的错位。学生的品格建构源于家庭,即使不完美的家庭,家庭文化影响也是永恒的。古时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现象,其本质还是家庭文化影响。还有一点,许多父母喜欢设计孩子未来,无论孩子将来走向如何,都要给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而不是单车道行驶。俄罗斯清洁工会说:我从事的工作跟普京一样,普京清扫俄罗斯,我清扫克里姆林宫。身心健康,必备品格,是学生成人的前提。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走向未来最关键的一站。然而许多人会说:为什么那么多的农民子弟,没有高深文化的家庭背景,却走出那么多杰出人才?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只会教ABC,而是温馨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许多农家子弟,父母给予的是儿童天性的绽放,朴实家风的传递,以及为孩子构筑没有压力的发展蓝图。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是各自的角色和位置不同。有人把这种关系誉为“合伙人”的关系,父母是董事长,学校是CEO。一方面,学校承载着知识传递和中华美德传承,培养家庭希望国家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父母不能把孩子成长全部寄托于学校教育,因为在现行的升学制度前提下,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特别是代替不了家庭文化的影响。基于这种关系和定位,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加强互动,帮助家庭树立良好的教育观,为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华中师大一附中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学生18岁成人礼,题为“青春·自信·责任·感恩”。许多家长都参加这一活动,学校和父母共同给学生行加冕礼,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青春由何而来,每一次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活动虽然是学校组织的,实质是帮助家庭建立教育文化理念,告诉家长不要把孩子视为家庭财产,他们是国家的未来。这种形式远比传统的生日文化影响深刻得多。每一次活动上,校长都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告诫学生: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都要牢记身心健康、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这几个词;也许大部分人离梦想很远,但只要梦想不灭,就要勇敢直行。

     

    什么是好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适合学生未来需要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近几年来,华中师大一附中在筑梦学生未来过程中,着眼于学生未来需要,重视家校合作办学,加强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目的正在于给予学生一个良好心态和关键能力。